10月聚焦三大主线:一是消费复苏,国庆拉动旅游、餐饮、影视,家电等受益政策,游戏出海业绩确定;二是科技创新,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新能源科技获双重支撑;三是政策受益与景气反转,基建受专项债驱动,周期板块供需改善,低空经济迎机遇。需警惕美国通胀反复、国内地产疲软及高估值回调风险。

【内容导读】

一、九月A股:震荡上行显分化,成长风格持续领跑

9月A股延续震荡上行,沪深北三市总市值首破100万亿元,交易活跃,两融余额超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创业板指、科创50涨幅居前,深证成指、中小100走高;上证指数微跌、沪深 300 涨幅有限,大盘蓝筹表现平淡。板块上,TMT赛道电子、游戏亮眼,银行、非银金融等价值板块滞后,行业分化清晰。

二、海外局势:美联储降息落地,贸易缓和与科技博弈并存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中美经贸阶段性缓和,暂停24%对等关税利好电子、机械出口,但半导体等核心领域制裁未松,国产替代逻辑不变;游戏行业境外收入高增,成科技出海亮点。全球地缘风险可控,有色金属受新能源需求支撑涨价,黄金等避险资产平淡。

三、国内经济:政策多点发力显效,供需结构仍待优化

2025年8月国内经济“生产稳、需求弱”。生产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2%,高技术产业增9.3%,高端制造动能足;需求端承压,社零同比增3.4%,固投同比降6.3%,CPI、PPI同比分别降0.4%、2.9%。政策针对性发力,央行MLF加量续作,专项债发行加速,新兴产业获支持,多领域举措稳经济。

四、A股市场现状:估值分化,风险偏好高

A股估值分化深化。科创50指数市盈率(TTM)86.67倍,创业板指估值合理,上证50、沪深300温和修复,银行、公用事业具安全边际。市场风险偏好先升后稳,分歧加大,部分资金守科技成长、部分转低估值板块;两融余额升2.4万亿元,ETF活跃,机构主导行情,参与热情高。

五、十月展望:聚焦三大主线

10月聚焦三大主线:一是消费复苏,国庆拉动旅游、餐饮、影视,家电等受益政策,游戏出海业绩确定;二是科技创新,AI算力、半导体国产替代、新能源科技获双重支撑;三是政策受益与景气反转,基建受专项债驱动,周期板块供需改善,低空经济迎机遇。需警惕美国通胀反复、国内地产疲软及高估值回调风险。

引言

2025年9月,A股市场在政策红利与海外流动性宽松的双重驱动下,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市场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沪深北三市总市值首次跨越100万亿元大关。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反映杠杆资金情绪积极。市场结构分化显著,呈现“科技领涨、消费跟涨”的特征,游戏、电子等TMT细分领域表现突出;消费板块则在双贴息政策落地后逐步回暖。展望10月,市场处于政策效能释放与企业盈利兑现的关键窗口期,尽管需关注美国通胀反复与国内地产数据的扰动,但在流动性持续宽松与产业政策加码的支撑下,结构性行情有望向纵深发展。投资者应聚焦政策确定性强、盈利改善明确的核心赛道,同时警惕高估值板块的回调风险。

一、九月市场回顾:震荡上行与结构分化并存

主要指数9月表现看,成长风格显著占优。科创50指数月涨幅达8.16%,领涨市场,但其市盈率(TTM)亦高达86.67倍,估值消化压力值得关注;创业板指涨幅为9.04%。相比之下,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表现相对平淡。从估值结构看,不同指数间分化极为明显,高成长性与高估值并存。

图表1:主要指数9月表现(%)(截至2025-9-26)

11.jpg

来源: Choice、巨丰金融研究院

1、9月A股指数延续成长强于价值、中小优于大盘的格局,科技成长类指数持续领先,大盘宽基指数有小幅波动。截至9月26日,从市盈率(TTM)来看,科创50市盈率达86.67倍,处于较高水平,隐含一定估值消化压力;创业板指市盈率44.81倍,深证成指31.22倍,中小100市盈率28.59 倍,上证指数16.42倍,沪深300市盈率14.05倍,整体不同指数估值分化明显。具体而言,科创50指数凭借科技成长赛道的热度,月涨幅达8.16%,继续彰显科技领域的市场吸引力;创业板指受益于新能源、医药等成长领域的支撑,月涨幅9.04%,保持良好势头;深证成指上涨4.04%,中小100上涨5.11%,均有不错表现;上证指数月涨幅为-0.77%,沪深300月涨幅 1.19%,大盘蓝筹表现相对平淡。

图表2:主要板块指数9月表现(%)(截至2025-9-26)

来源:Choice、巨丰金融研究院

2、板块轮动:TMT 表现亮眼,部分行业相对滞后。9月行业板块结构性特征显著,产业趋势与市场偏好成为板块分化的重要逻辑。从申万一级行业(截至9月26日)来看,电子等TMT相关板块领涨,涨幅居前,反映出TMT赛道受市场青睐,或源于技术进步、应用场景拓展等因素驱动;而银行、非银金融等部分行业涨幅靠后,整体呈现成长属性行业表现优于部分价值属性行业的格局,不同行业依据自身产业逻辑与市场环境的契合度,在9月走出不同行情。

二、海外:美联储降息落地 流动性宽松延续

1、美联储降息落地,10月降息预期升温

9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2025 年首次降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此次降息主要源于美国就业市场的显著疲软: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且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新增就业岗位修正后减少 91.1万个,显示劳动力市场韧性不及此前预期。尽管通胀压力仍存,但美联储更侧重应对就业下行风险。

从后续政策路径看,美联储利率预测“点阵图”显示,官员对今年剩余两次会议累计降息 50个基点的中位数预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10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 87.7%。宽松周期的开启有望持续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北向资金对A股科技与消费龙头的配置需求或进一步提升。

图表3:10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 87.7%

来源:CME FedWatch

2、中美经贸格局稳定,科技出海亮点突出

9月中美经贸关系维持阶段性缓和态势,双方此前暂停实施24%对等关税的政策持续生效,电子、机械等出口导向型行业仍受益于贸易成本下降。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领域“出海突围”成为新亮点,游戏行业境外收入快速增长。数据报数据显示,20家A股游戏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合计达218.23亿元,同比增长30.43%。不过,半导体设备、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的制裁仍未放松,国产替代主线的长期逻辑未发生变化。

3、地缘政治风险可控,大宗商品震荡运行

9月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中东局势与俄乌冲突未出现显著升级,对能源、粮食供应链的扰动有限。在此背景下,黄金等避险资产表现平淡;而有色金属受新能源需求支撑,锂、钴价格环比上涨,相关资源类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展望10月,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言论抬头,或对出口链条产生短期冲击。

三、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多点发力显效,供需结构仍待优化

1、经济延续供强需弱格局,下行压力显著加大,三季度增长面临考验。

生产端相对稳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虽较7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处高位,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持续彰显产业升级动能。外需表现尚可,出口同比增长4.4%,对欧盟、日本、东盟出口增幅均较7月扩大,对外贸易“去美国化”进程加快,但对美出口降幅扩大至33.12%,未来出口仍存下行压力;消费持续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较7月进一步下滑,家电、通讯器材等品类受补贴退坡影响增速降幅较大,消费增速环比放缓,显示居民消费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和强度有待观察;投资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下降6.3%,创疫情外历史新低。制造业投资降1.3%,受政策效果递减、预期不稳等因素拖累;基建投资降6.4%,反映地方财政承压;房地产投资降19.4%,新开工与销售面积降幅均扩大,行业衰退未得遏制;物价端通缩压力仍大,CPI同比降0.4%,PPI 同比降2.9%且环比持平,内需不足是主因。

图表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IMG_256

来源:统计局

2、政策在续金融、服务贸易与产业领域多点发力

金融方面,国务院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以完善监管制度,上交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财政部指导地方落实增量化债支持政策以稳定金融环境,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当月净投放 3000 亿(连续七个月加量续作)以注入流动性,商务部部长还与部分在美中资企业座谈助力其应对海外挑战;服务贸易领域,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政策措施,通过优化零税率申报程序、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为企业降本增效;产业领域,国家医保局发布药品集采文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以保障民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创新评价报告、商务部等部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试点以激发创新活力,工信部等部门印发钢铁和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钢铁行业增长目标、严格建材产能调控),国务院食安办、市场监管总局分别推进预制菜国标制定、对外卖平台管理征求意见以规范行业,国家体育总局还发布意见推动运动与健康产业融合。这些政策兼顾制度完善、资金保障、创新激发与行业规范,既能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支撑,也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流动性总量维持充裕,杠杆资金与被动投资活跃度攀升

截至9月25日,两市ETF两融余额连续4个交易日增长,累计增加56.42亿元,达到1166.63亿元。其中ETF融资余额为1086.18亿元。全市场两融余额亦延续升势,截至9月23日达24089.97亿元,较上周增加241.89亿元,显示杠杆资金入场意愿增强。ETF市场持续活跃,资金通过被动产品配置权益资产的趋势显著。全市场ETF总规模保持高位,截至9月24日,ETF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150.89亿元。从结构看,股票型ETF两融余额579.15亿元,商品型ETF两融余额173.58亿元。黄金类ETF如华安黄金易(ETF)融资余额73.61亿元,反映避险与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并存。行业方面,电子、电力设备等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科技板块仍受杠杆资金青睐。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但结构优化空间仍存。需关注后续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率,以及财政政策落地对信贷需求的拉动作用。

四、A股市场现状:估值结构分化显著,情绪维持高位

1、估值结构分化显著,成长估值压力显现。

截至9月26日,A股估值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剧。成长类指数估值持续抬升,科创50市盈率86.67倍,处于历史极高估值区间,高估值背后的盈利支撑仍显不足;创业板指市盈率39.14倍,百分位37.44%,受益于新能源板块盈利改善,估值仍处于相对合理水平。大盘价值类指数估值温和修复,上证50市盈率11.59倍,百分位59.81%;沪深300市盈率13.25倍,百分位60.67%,均处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中小盘指数中,国证2000 市盈率35.08 倍,百分位66.92%,估值性价比相对突出。

从板块来看,传媒板块市盈率处于较高水平,游戏细分领域的高涨幅已部分透支预期;而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市盈率仍低于10倍,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图表5:部分指数估值(截至9月26日)

来源: Choice

2、风险偏好高位震荡,市场分歧有所加大。

9月以来A股市场风险偏好呈现“先升后稳”的态势,前期受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刺激,市场风险偏好快速提升;而后因部分高估值个股波动等因素,市场出现短期震荡,资金获利了结意愿有所增强。总体来看,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显示投资者参与热情仍在。市场分歧主要体现在对高估值板块的判断上:部分资金继续追捧科技成长赛道,认为政策与技术突破将支撑估值;另一部分资金则转向低估值的消费与基建板块,寻求安全边际。

3、市场情绪维持高位,机构资金主导行情

9月以来,A股市场情绪整体维持高位,两融余额保持增长态势,显示杠杆资金做多意愿强烈。基金发行市场保持热度,权益类基金发行情况良好,机构资金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从机构持仓来看,科技板块仍是机构配置的重点方向,部分AI算力标的机构持仓占比较高;消费板块也获得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关注,反映出对消费复苏的认可。不过,市场短期情绪也存在波动隐患,部分热门股的表现波动,显示题材炒作风险正在释放。

五、十月:政策与盈利共振下的结构性深化

10月A股将在政策锚定以及盈利兑现双重驱动下,随着流动性宽松,延续震荡上行态势,指数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

政策端,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明确未来五年新质生产力(AI、半导体、新能源)、消费升级、基建补短板等核心方向,长期政策预期将强化市场对科技、消费、基建赛道的信心。而国庆假期,消费政策以及长假驱动下,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出游人次将突破8亿,也将直接拉动旅游、餐饮、影视等消费板块。

盈利端的确定性为行情提供坚实基本面支撑,三季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科技与消费板块亮点突出。游戏行业受益于暑期档热度与出海高增,三季度营收增速或继续高增;半导体行业在国产替代与全球景气回升驱动下,订单量同比增长;消费板块则在政策刺激下,家电、旅游等领域业绩环比改善趋势明确,盈利兑现将有效支撑板块估值,缓解高估值担忧。

流动性宽松环境进一步巩固市场支撑,海外方面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达87.7%,宽松周期开启有望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北向资金对A股科技、消费龙头的配置需求或升温;国内降准窗口仍存,将对冲税期与政府债发行压力,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整体来看10月A股大概率呈现“震荡向上、结构分化”格局,需聚焦政策契合度高、盈利确定性强的核心赛道。

投资主线,聚焦政策催化与盈利兑现

... ...

扫描联系人二维码回复“10月策略”获取完整版!

六.风险提示

海外:

美国核心通胀超预期回升,导致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或暂停,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风险抬头,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稳定性;

地缘政治冲突突发升级,扰动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

国内: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双贴息政策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提振效果弱于市场预期;

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拖累基建投资与相关产业链需求;

地方债务化解进度缓慢,影响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与效果。


免责声明: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陕ICP备11010759号-4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1576号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